Friday, December 01, 2006

敬拜〔二〕

敬拜的「觀眾」論

有很多人都把敬拜/崇拜理解為一場「戲劇」(Drama)。
神學家Søren Kierkegaard
早在十九世紀初已經提出用這比喻來表達敬拜最為合適。

他提出:其實是上帝,並不是會眾,是這場敬拜的「觀眾」。
上帝就是那「最要緊的觀眾」(Critical Theatregoer),
牧者和敬拜領袖就是激勵者,喚起者(prompters),
而我們會眾就是這場「戲劇」的演員(actors)。

我想,陳康博士「神是整個祟拜中惟一的觀眾」之概念也是從Kierkegaard的觀念引發而來的!

其實這個概念並沒有問題,
因為這個概念的框架是以所有參與大公崇拜的參與者為出發點。
所有到來的敬拜者就是要為那「最要緊的觀眾」(Critical Theatregoer)上演一場「敬拜戲劇」。
所以,「戲劇」演員們的感受就不再重要了。
因為我們是這場「敬拜戲劇」的演員,
我們是要以整場「敬拜戲劇」的完美性為大前提。
上帝,那「最要緊的觀眾」(Critical Theatregoer),
能夠在這場「敬拜戲劇」得著榮耀就成為重點了!
自己的主觀意見往往成為整場「敬拜戲劇」的敗筆之處。

待續…

你又有什麼想發呢?敬請留言。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
對我而言,以戲劇中的「演員」及「觀眾」去表達我們在崇拜中應持有的態度的確最好不過。但是,豈止在教堂內的敬拜,難道當我們崇拜過後,就像導演叫"CUT",立刻從演員身份,變回原本的我,斷乎不是。我們可否這樣想:不單止崇拜,我們的生命本是一台戲,在末世中為鹽為光,因此,除了神這個觀眾外,還有魔鬼及世人。